2022年12月18日,由四川省医学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营养支持学组、我院承办的四川省医学会第五次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次肠外肠内营养青委会学术会议暨第七次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决赛按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两个竞赛项目分别进行,参赛选手上台演讲并接受专家提问。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殷晋以在临床智能辅助诊断和智慧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大数据分析组一等奖。
每个竞赛项目均为个人赛,初赛为线上评审,入围选手现场参加决赛。12月5日,由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市总工会、雅安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首届川渝大数据产业职工创新大赛决赛在雅安举行。经过近5个小时的现场激烈角逐,殷晋以面向智慧健康场景的医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为题,介绍了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临床智能辅助诊断和智慧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最终荣获大数据分析组一等奖,展现了我院大数据技术领域职工的风采,体现了我院大数据技术职工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华西全科医学学科联盟的成立,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李为民院长在讲话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希望华西全科医学中心带领华西全科医学学科联盟,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布局、加强重大慢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华西力量。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会主任委员迟春花教授作题为《科教兴国战略下推动全科医学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梁万年教授作题为《全科医学制高点》的主题报告。诊疗小组按照需求随时可扩展成两个治疗组,全力以赴为诊治患者而努力。
全院202张ICU病床统筹安排,所有重症病区都对新冠重症开放,按院感要求阳性/阴性分区收治,避免危重症患者交叉感染。同时,建立阳性患者标准化防护措施和救治流程,保障救治及时性,确保不因新冠阳性导致救治延误;消化内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多个科室也暂停了门诊择期入院,优先保障收治急诊病人。针对血透、放疗、手术等特殊人群,采取分时段专班处置的方式进行诊疗工作,在每日最后一个班次安排为新冠阳性患者处置,并根据阳性患者的实际人数增设班次,每班次诊疗结束后均进行终末消毒。为了让血液透析室不停摆、患者治疗不中断,血液透析室病房根据医护人员健康状况每天按照四个班次进行排班,确保当天任务当天完成。
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病房的护士们也是随时待命,随时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床旁透析治疗。这是华西人的心声,也是华西人的行动。
为了尽量让患者不跑路或者少跑路,发热门诊配置了检验检查设备、非接触式自助缴费机等,力争为发热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卒中、胸痛、创伤、上消化出血等绿色重点通道病种的救治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保证了重点疾病患者的及时救治。经过初步对症治疗及基础疾病的管理,两位老人的病情基本稳定,精神都较入院前有所恢复。为了让两位百岁老人相互陪伴且方便家属照顾,22日下午,两人被收入老年医学科继续治疗。
其他行业可以说‘不,医生护士不行,因为有病人等着我们。12月12日,一名新冠阳性的主动脉弓溃疡患者需要立即手术,如不及时手术随时会发生溃疡破裂危及生命。床位可灵活增加,人力如何充分保证?此前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的400多名医生作为ICU后备人才库,随时根据需要作为ICU一线医生补充,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收治。一位老年患者以凶险的后循环梗死入院,入院时血氧饱和度低,并且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
经过痰液引流改善、俯卧位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逐渐好转,目前意识清醒、可自主进食。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医务人员肩负着守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为保障患者得到有效综合救治,每天下午,医务部组织感染、重症、呼吸等有救治经验的医疗专家,组成会诊专家组,对重型以上阳性患者进行一人一案会诊讨论,保障患者安全。爷爷婆婆,现在好些没?12月23日,在我院老年医学科,101岁的秦爷爷和同为101岁的老伴儿住进了同一个病房。
着手扩床位的还有呼吸与危重症科。面对数量上升的发热患者,发热门诊从原有的3个诊室增加至5个诊室,同时实行包干制,由各临床科室轮流安排医生做好每日发热门诊接诊工作。12月22日,老两口因咳嗽、乏力1周,发热3天,先后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除了接诊患者,发热门诊的电话更是一刻都没有停过,值守医护人员总是竭尽所能耐心回答各种问题。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成立的神经综合病房中,从神经综合护理单元调配出20张病床,专门收治急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没有因为我母亲是新冠阳性而有一刻的耽误,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神经综合病房还在着手扩床位、扩容量。婆婆评估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房颤。
根据发热门诊接诊情况,医院也将动态调整发热门诊诊室开放间数。既要盘活现有床位存量,也有保证必要时的床位增量。
胸外科、小儿外科、骨科等部分病区建成为综合救治病房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管的床位增加了130张。入院后就陷入昏迷,在经过抢救及会诊治疗后,病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我院发热门诊日均诊治患者数从60-70人次/日上升至200+人次/日,最高日接诊达到573人次。自17日晚开始,神经内科三个病区一共收治78名急诊病人。从日均60+到日均200+ 保发热。医院调整内部病区布局,将非急症内外科病区调整为重症病区,计划分批次改造100张ICU病床。
急诊科也根据实际接诊情况动态调整班次,适当延长每班次时长、减少轮次,将原先5-6天一轮班改为4天一轮班,同时对留观区域医疗组进行合并,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每天上午,重症医学科都要与急诊确认需要入院的重症患者数量,同时梳理ICU可用床位资源,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拓展ICU床位。
关键时刻,华西人再一次坚守岗位、迎难而上。经过医院及两个科室多方面资源协调与人员调配,该诊治小组由神经内、外科一线医生、博士后以及护理团队构成,专门收治急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院急诊日均诊治患者数量从300+人次/日上升至近700人次/日,核酸检测人次从3000+人次/日增至6000+人次/日,医院紧急从内科、外科、肿瘤中心、心理卫生中心、放射科、皮肤性病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科室调派5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急诊工作。这样的例子,过去十来天并不少见,为了不影响手术正常开展,包括麻醉手术中心在内,多个科室及时调整排班,计划休假的医护人员主动要求返岗工作,身体尚可的医护人员主动申请承担更多工作。
基础疾病患者增多、阳性增多 保重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与外科一线医师协作,提升呼吸系统急诊患者的收治能力。通过增派人力、拓展空间,保证了发热门诊的正常有序运行。目前全院综合病房床位达到1500张,其中10%的床位被改造升级为次级重症床位,可实施无创通气或高流量氧疗,并由重症医学科团队每日进行巡诊。
12月7日至12月16日,我院共放疗患者5057人次,其中新冠阳性患者38人次,占比0.75%。特殊时期特殊关爱 保必须。
12月9日至12月18日,医院共计透析2669人次,其中新冠阳性患者125人次,占比4.68%。还有一名新冠阳性老年患者,有脑梗病史,入院时血氧饱和度低,咳痰能力差,并伴有细菌感染
没有因为我母亲是新冠阳性而有一刻的耽误,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我院发热门诊日均诊治患者数从60-70人次/日上升至200+人次/日,最高日接诊达到573人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